干货分享|律师写作技巧大揭秘
取消
发送
进入服务

法律服务新选择

干货分享|律师写作技巧大揭秘

562545_121247443129_2.jpg

【编者按】做律师这行,除了要上的了法庭,下的了工厂,辩得过律友,抗得过流氓,写作也是一项需要点满值的必备技能。想要自己的写作技能MAX,那么,在自己苦练“内功”之外,学学其他律师的写作技巧,也是提高自己水平的一大方式!今天编者为大家推荐四篇关于律师写作技巧的文章,希望能让您的写作水平UP!UP!UP!


文章一:写好合同的50招

 (作者:James.Martin;译者:胡清平;本文于2000年11月发表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律师杂志上)

新世纪的到来,要求我们在法律实践中应该多用电脑和互联网,不过,诉讼成本还是那么地高,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违约诉讼,律师每月开出1万美元的账单也是常有的事。合同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意味着潜在的输或赢,换句话说,押在这上面的赌注也很大,所以,在起草合同时要把握两条原则:小心谨慎和深思熟虑。

然而,起草合同的确又是法律实践中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大约三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会议上,我提出了合同起草的50招。本文在那些招数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新的工具和技能,推出了下面这个新版本,但愿它们能帮助你起草无可挑剔的合同,让你的客户免受诉讼的困扰。

这些招数适用于各种合同,比如,办公租赁合同、不动产合同、买卖合同、劳动合同、设备租赁合同、婚前协议。同样,如果你不想让你在诉讼中所起草的和解条款与协议再起争议的话,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些招数。另外,通过了解这些招数,你就会明白,起草合同,清晰、简明是多么地重要。本文的附录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法律文书范本——这将有助于你理解这些招数。

BeforeYou Write the First Word

第一部分:在动笔之前

1.要求你的客户列出合同交易的要点,也可以说是合同的清单、目录或概述。这一招首先帮助你的客户弄清合同的重点所在。

2.让你的客户提供一些假设可能发生的情况。好的合同不仅能够预见到许多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且还能清楚地描述出发生这些情况后合同双方的立场。和客户聊这些情况将有助于你发现一些你可能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3.请求你的客户提供类似的合同。通常情况下,客户都保留着过去的交易记录或者是类似合同。

4.在办公室的电脑中或是在因特网上搜索类似的合同范本。通常你会在你的电脑上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些类似的合同范本要么是你给其他客户准备的,要么是你和其他的律师共同协商起草的。使用这些旧合同可以为你节省时间和避免打印错误,不过,用这些合同范本时别忘了替换掉老客户的名字。下面是些有关合同范本的网址,供参考:

http://www.flcourts.org/

http://www.flabarrpptl.org/library.html

http://www.gate.net/~wyman/flo.html

http://www.westgroup.com

5.从书中或者是光盘上获取合同范本。典型的合同范本在一些范例书中都可能找到:比如,西方法律文书(全国版)佛罗里达州文书期刊,另外,在有些论文和佛罗里达州律师协会的法律继续教育出版物中也可以找到一些。起草合同时,你可以把这些范本当做原始资料,利用其中某些典型的条款和措词。更为方便的是,许多论文和书中的合同范本都有电子文本储存在磁盘或光盘中。

6.如果没有特别申明,不要让你的客户在意向书上签字。有时候,在合同未准备好之前,客户为了表示诚意,往往急于签署某些东西,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客户急于签署的是有特别申明的意向书,这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明:本意向书并非合同,只是双方为了更好地沟通协商,而拟定的对未来条款的概述。类似意向书的范例见附录C。

Writingthat First Word

第二部分:开始起草合同 

7.从简单、典型的合同入手。附录A就是一个简单、典型的合同,它提供了一个合同的基本支架。像房子一样,一个合同必须有一个牢固的根基。 

8.在合同的第一段要写清楚双方的名称。,这是个简单而又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果是个人,要写清姓和名,中间有大写字母和其他身份信息的,也要注明,例如:jr.,M.D,等等;如果是公司,为避免弄错,写名称时可以到公司注册地的相应机构去核对一下。 

9.确定合同双方的别称(简称)。为便于阅读,一般要在合同的第一段为双方弄一个别称,如:将詹姆士.马丁简写为"马丁"。

10.使用法定术语作为双方当事人的别称时,要小心。除非一方当事人在法定上就是承包人,否则不要将"承包人"作为其别称。同样,除非你想让一方当事人成为法定上的代理人,否则不要称其为"代理人",如果坚持要用,最好明确一下代理范围并找到其他可以避免将来争执的方案。 

11.在合同的第一段要为书写签约时间留下空格。把签约时间放在第一段,当合同签署后,你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它,而且,这样做还可以给你在其他相关文件中准确地描述这个合同提供帮助,范例如:不动产买卖合同,订立于2000年12月20日 

12.书写引述语。引述语是指那些放在合同主体前面的"鉴于"条款。书写此类条款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通常指合同双方,法官,陪审团)很快地了解到合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合同双方是谁,以及他们为什么签订合同,等等。当然,合同主体的第一段也可以加上引述语并陈述其是真实准确的,如果这样做了,合同双方将来就不会争执:引述语作为合同的一部分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3.按逻辑顺序列出合同段落的标题词.合同的段落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的,当然,你并不需要一下子列出所有段落的标题词,想到多少就写多少,不过,这些标题词要力求总结出每个段落或相关段落的内容。比如:撰写劳动合同时列出的标题词就像下面这些:

引述语/聘用/职责/期限/赔偿

14.在撰写每一段时要注意内容集中,不要东拉西扯,是的,这很简单,你可能上小学时就学过,但我还是要提醒你,要集中火力,一段一段地分别说明合同双方同意做什么,不同意做什么。 

15.放一个便笺簿在手边,以便记下需要添加的条款。在书写合同的同时,你可能随时会想到一些需要添加条款、措词和问题,要尽快记在便笺簿上,因为他们太容易忘了。另外,你最好将客户列出的要点和一些类似的合同范本也放在眼前,以便在书写过程中随时查对。 

16.除非是为了更清晰地说明问题,否则不要在合同中重复陈述某个内容。将一个事实来回地说很容易让人模棱两可。如果你将一个概念重复地解释,那理解起来就更有困难。另外,如果你想通过一个例子来阐明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规则时,一定要考虑到其所有的含义、这个例子的准确性以及它和概念的相符性。

What to Watch Out for When Writing

第三部分:撰写时的注意事项

17.标题上注明"合同"两字。不要为碰运气而忽略这个。如果你的客户需要合同,就要注明是合同。一个仍在联邦法院里任职的法官就曾经裁定:有双方签字,但标有"建议书"的文件并非合同。这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你怎么想,就应该怎么说。如果你想让你的文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就要在标题中注明"合同"字样。 

18.写短句子,因为短句子比长句子让人更容易理解。

19.用主动语态而不用被动语态。相对而言,主动语态的句子更简短,措词更精练,表达更明白。还是让我们来来看一个例子吧,主动语态的句子:卖方将把此物卖给买方;被动语态的句子:此物将被卖方卖给买方。

20.不要用“双周”之类的词,因为这有可能产生歧义----是两周还是每隔一周?类似的词还有"双月",所以最好这样写:"两周"或"每隔一周"。

21.不要说"活动着的白蚁和有机体"之类的话,为了避免模棱两可,最好这样写:“活动着的白蚁和活动着的有机体”或是“白蚁和活动着的有机体”。当一组名词(如"白蚁和有机体")前有一个修饰语(如"活动着的")时,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修饰语是修饰两个名词还是仅仅修饰第一个名词。如果是修饰两个词,可以用排比的手法分别在这两个词之前加上修饰语,如果你只想修饰一个名词,那么你就应该把这个词放在这组词的最后,然后在它的前面加上修饰语。

22.不要说“出租人”和“承租人”。这对一个租赁合同来说是些不好的别称,因为他们容易被颠倒或者出现打印错误。可以用“房东”和“房客”来代替他们。同样,在合同中也不要说留置权人和留置人,抵押权人和抵押人,保证人和被保证人,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当事人A和当事人B......到底怎么说,这就要看你驾驭语言的能力了,不过,要把握的一条原则,即在整个合同中,对合同一方只能用一个别称。

23.使用术语“本文(herein,也可译为”“在这里”)时要当心。为了避免含糊不清,使用“本文”时最好特别申明一下“本文”是指整个合同,还是指其所在的某一段落。

24.写数目时要文字和阿拉伯数字并用,如:拾(10)。这将减少一些不经意的错误。

25.如果你想用"包括"这个词,就要考虑在其后加上"但不限于....."的分句。除非你能够列出所有被包括的项,否则最好用"但不限于...."的分句,来说明你只是想举个例子。

26.不要依赖于语法规则。那些你在学校里得到的语法规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因为有权力来解释此合同的法官或陪审团成员学的语法规则可能和你学的不一样,但不管学的是什么规则,撰写合同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简洁、明确。检测你写的东西是否达到这个要求有个好办法,那就是去掉所有的句号和逗号,然后去读它。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选择正确的词语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这将使你写出来的东西更简明,更流畅。

27.不要创造词语。合同文书不是创造性的作品,也就不能因为意思的细微差别而引起思考或争论。合同文书应该是清晰、直接而准确的。因此,要使用普通的词语,表达普通的意思,为普通人撰写合同。

28.用词一致。在一份销售合同中,如果你想用“货物”来指整个合同的标的物,就不要时而称它们为“货物”,时而又改称它们为“产品”。保持用词一致性比避免重复更加重要。不要担心这会让读者打瞌睡;你应该提防的是对方律师会因为含糊不清的合同而将你告上法庭。

29.在文法和标点符号上保持一致。你可能学过许多不同类的文法和标点符号规则,但在使用它们时最好保持一致。要特别注意句末的引号、时间和地点之后的逗号以及文风的相似性。

30.可以在合同中加入准据法、审判地、律师费等条款。有了这些条款,一旦合同引起诉讼,你就已经为了你的客户打这场诉讼战准备了一些“弹药”。类似的条款见附录A和B。

Write for the Judge and Jury

第四部分:要为法官和陪审团考虑

31.要假设合同的读者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外行,如果你书写的合同简明得连一个外行都能理解,那么即使到了法庭上,,你也不用害怕。

32.强调一个合同术语可以这样做:加上双引号并将其开头的字母大写。将一个词语的开头字母大写表明你想让它有一个特别的意思。下面有两个定义术语的例子:

一.本合同中使用的“货物”("Goods")是指买方已经同意向卖方购买的货物;

二.本合同中买方同意向卖方购买的拾(10)只平底锅,即下文中的“货物”("Goods")。

33.第一次使用某个术语时就要下定义。定义合同术语不是在合同的开头,也不是在合同的结尾,而是在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这样做,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合同。

34.勤于解释合同中的术语和概念。要记住合同双方的当事人可能会理解合同中某些专用术语,但法官和陪审团却可能一无所知。所以撰写合同时要让合同自己为自己释义。

 Keep Your Client Informed While You Write

第五部分:书写时要常和你的客户沟通

35.所有的合同都应该有一封说明书---用来告诉你的客户如何使用和签署合同。

36.告诉客户你在撰写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比如:哪些事情可能会随着交易变得很遭,哪些事可能会在将来发生,哪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哪些可以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的方法.....你最好在给客户的说明书中都将这些都写上。

37.告诉客户合同的风险所在。在撰写合同时,你最好向客户说订立合同需要承担的风险和能够得到的利益。通常情况下,只要你花时间来起草合同,你就会发现真正的风险在哪里。

What To Do After the First Draft Is Written

第六部分:完成初稿后做什么

38.核实合同的拼写情况、段落序号以及上下文的注解,你可以自己手动来做,也可以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拼写和语法检查功能来完成,特别是自从有了微软的word软件后,做这样的工作你似乎不要费多少精力(但机器有时也不可靠,如果你不看仔细,它就会把"per stirpes"改变为 "perstupid")。现在,这类专业的软件甚至可以帮你检测到合同中没有释义的术语,如:Corel公司专门为法律办公开发的文字处理软件包中的DealProof软件,还有可供word97和word2000下载安装的DocProofReader软件。

39.让你的秘书或者助手阅读你草拟的合同。你的同事不仅能通过文字处理软件来帮你检查到你没有查到的拼写和语法错误,而且他们还能发现你起草时没有察觉到的矛盾和混淆之处。

40.在合同上注明“第一稿于200年6月22日”,第一稿完成后,可能还要草拟几个版本,为了避免他们之间相互混淆,最好在每份草稿首页的顶部注上序号和起草时间。另外,在每一个版本的封面上注明“草稿”字样,也能够避免你那急躁的客户不等到最后的定稿文本就急于签字。

41让你的客户读你草拟的合同。你的客户读第一稿,可以确保你的起草的东西和客户的愿望相符。

42.在电脑中将草拟的合同多保存几个复件。如果你将第一稿合同存了两份在电脑中,那么其中的一份可以用来存档,另一份则可以用来继续修改。用来存档的文件可以命名为"合同.草1"。用来修改的文件可以命名为"合同"。以此类推,以后修改的版本就命名为"合同.草2","合同.草3",等等。带"草"字的扩展名表示此合同是草拟版本。(当然,你可能不经常用DOS下的WordPerfect 5.1软件,我是经常用的,你也可以用一个较长的文件名来清楚地表达出草拟合同的名称、编号及起草时间,范例如:"史密斯.琼斯于2000年6月22日草拟的第二版合同"。)

43.将当前的草拟版本和以前的版本进行比较。如果你存了很多合同的草拟版本,那么你就可以很容易地用文字处理软件或者是CompareRite软件来比较分析两个合同版本。当你用软件比较"合同.草1"和"合同.草2"两个版本时,最好将软件的分析结果打印出来送给客户看,让他知道变化在哪里。

 How to Print and Sign the Final Draft

第七部分:怎样打印和签署最后的定稿合同。

44.用24磅的铜板纸而不是用20磅的复印纸来打印合同。用厚一点的纸不仅复印副本很容易,而且,它被保存的时间也要长一些。

45.打印整个合同要用同样的纸,如果打印过程中纸发生了改变,一定要用同样的纸再打印一次。这样做,对方就不会说合同在签署后被偷换了。

46. 最好用蓝墨水而不是用黑墨水来签署合同,因为蓝墨水可以很容易地让人区别出哪个是合同正本,哪个是影印副本。

47.让双方在每页合同上签字,这样做可以避免有人怀疑合同签署后被更改过。

48.在合同签名栏的下方留下一些空白行,以便合同双方和见证人填写他们的名字和地址。这样,一旦合同引起纠纷,就能很容易地找到证人。要记住,一般的商业租赁需要两个见证人。

49.签名者如果是公司官员,一定要写上他们的职务和其所在公司的名称。不这样做就可能导致这个官员个人承担责任。签约代表签名的正确方法如下:

ABC公司,佛罗里州分公司

签约代表:________________

公司总裁:史密斯.琼斯

50.根据公证法增加公证条款,类似的范例见附录B

最后的忠告:如果这50招都不能让你起草的合同免于诉讼,那你就去掌握斯创得.怀特先生的《设计原理》吧,我听说它对应付上诉非常有帮助。

(作者注:本文仅供参考,并不旨在提供法律意见)


文章二:如何起草法律备忘录

作者:君合律师事务所

一、法律备忘录的一般结构

 (一)、法律备忘录的内容

法律备忘录一般包括引言、法律规定及法律分析、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在法律备忘录的开头,通常有“I refer to your email dated……”或者类似的表述,这就是引言。引言的作用在于:一是记录备忘录撰写的时间,以便事后对旧备忘录的价值作出判断(如果时间久远,对目前实践的指导意义就很小了);二是限定工作范围,减少法律风险。在发生纠纷的情况下,客户会指责律师没有考虑到一些相关的问题,这个时候律师就可以根据曾经出具的法律备忘录的工作范围和其中记载的客户提供的资料,解释为何没有提到某些问题,做到有据可查。

法律规定及法律分析:不能简单罗列法规,也不能只停留于法律规定本身,要进行法律分析。

 结论:在这一部分要告诉客户,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做的事情,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做到。

 如果遇到结论不明确的问题,如法律的规定和我们的实际经验是不一样的,尽管做了咨询,但各地咨询得到的结果不一样。这种情况下可以向客户提出建议,告诉客户怎样做是比较可行的,或告诉客户我们的经验,或建议客户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面对面的咨询。总之,我们工作的重点在于首先发现问题,其次给客户提出建议。

(二)法律备忘录的格式 

备忘录要讲究格式,格式整齐,没有太多错别字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使内容很好,很有逻辑性,但如果格式不好,也不具有可读性。在格式上,空格、缩进和行间距都有要求。比如说标题的序号,这些虽然没有定规,应该按照一定顺序。在阿拉伯数字1下面,要用(1),再下面不应再出现(1),这样会使客户对同时出现的(1)产生疑问,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行间距和段间距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可以按照个人习惯调。页眉应该说明备忘录的内容和日期。

 (三)法律备忘录的内在逻辑性

 法律备忘录一定要有内在逻辑性,不能对事实进行堆积,而要对客户提供的基本事实和问题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法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不要拿到问题就开始回答,而是应该先把问题搞清楚。 

(四)法律备忘录对材料的组织

 给客户的备忘录,一般会体现三方面的内容:法律如何规定;咨询的结果如何;自己对该问题的分析。这三方面材料的组织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首先,法条是硬性规定,但是国内立法比较粗糙,很多规定之间存在矛盾之处,我们需要向客户指出国内法条如何。其次,咨询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可信,不同的人回答可能不同。咨询内容包括程序性的咨询,这比较可信,同时有政府公开信息佐证,还有一类是对法条本身的理解和认识,咨询不能作为完全参考。另外,写备忘录时,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分析根据法律在正常情况下应如何处理,现在政府官员的回答与上述分析是否相符,具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否则如果仅写了法条规定和咨询结果,而没有自己的分析,如果客户照办而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后很难解释。这是对自己保护的方法。

作为律师必须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比如,一个客户要分析两个企业合并和股权变更各自要经过什么程序,然后选择快的一个程序。在接到问题时,应该问清楚客户的目的如何,合并的结果是只剩下一家企业,而股权转让的结果是两家并存,不能盲目地去做研究。如果客户希望最后只剩下一家企业,那只能通过合并或其他方法。作为中低年级律师,收到高年级或合伙人的指示进行研究,也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及时提问。因为客户未必很清楚问题,或者客户自己提出的重点错误,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提示他注意。

二、法律备忘录撰写方法:

(一)、整理事实/背景情况

 在写备忘录之前,应当先把事实的部分理出来,然后再把理出来的事实做一个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便于自己理解,从眼前来说,这样做使问题清晰,便于回答;另外,我们可能今后把备忘录拿出来作参考,自己也可能记不清楚事情是怎么样的,而做一个总结便于查阅。第二是为了给客户看,在客户对事实的理解非常混乱的情况下,如果他对你的解释无法理解,他也无法向内部解释。在这里,我们应对事实进行梳理,说明客户和对方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有哪几种产品(型号),中间签了哪些协议,后来又签署了哪些新的协议,现在希望如何处理等。

 事实被梳理出来后,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让客户去确认。然后,客观陈述法律事实,客观描述相关法律背景情况。具体细节为:(1)注明来源/出处(谁说的)、时间、地点、事情、主体性质/特征(国有/民营、内资/外资、上市、金融、房地产、钢铁等);(2)对客户描述的法律事实和背景情况要完整、全面、不遗漏细节。

(二)、找出法律问题

 熟悉事实的细节(是并购还是新设,是境内发行还是境外发行,若并购,法律允许的并购方式有哪些,是资产并购还是股权并购,涉及的税等方面的问题),把事实弄清楚后,应当把问题整理出来。注意不要漏问题,把握好哪些是相关的问题,哪些是无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理出来以后,最好再让客户确认。然后,回答客户所问的问题。

 客户来问法律问题,一般分为几种情形,一种是客户思路比较清晰,逻辑性比较好,事实和问题已经被整理好了,这样比较简单,逐个回答问题就可以了。一种是客户没有向我们披露背景情况,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如下面的实例推演中,客户作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指示,即要求阐述电信运营商在两个方面的义务:第一,客户的信息保存义务;第二,依据中国法,客户被政府要求提供信息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谨慎,因为我们不清楚他要把回答用于什么情况,所以回答的时候要保守谨慎,应仅回答法律如何规定。

 还有一种是客户没有把问题想清楚,可能罗列了大量的事实或者问了大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重复而且没有逻辑性。例如,我们曾经收到一个客户长达6页纸的邮件,客户是一个婴儿车的制造商,他在邮件中描述了其和零件供应商同时与其产品的经销商之间合作及产生纠纷的过程,其中涉及他们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Master Term Sheet Agreement)及和解协议(Settlement andRelease Agreement),还涉及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专利问题,等等。这封邮件的行文顺序不好,没有逻辑,当时我们两个合伙人加四个律师讨论了两次,才能大概理出来他想要问的是什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客户的问题进行梳理,一定要写明背景情况,就是依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整理出来的问题是怎么样的,所有的意见都是基于我们认识到的情况提供的,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研究法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法律备忘录顾名思义是研究法律、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在研究法律、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律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明确法律问题的基础上,律师需要对问题具有敏感性,知道可能指向的相关法律,明确具体适用哪些法律、法律的生效时间及其适用范围例如,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就有专门的法律,而丰简单适用《公司法》。

 认真对待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之间的矛盾、不一致之处。这种矛盾、不一致是我国有特色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国立法技术上的不足和政府部门之间权利和利益的博弈。许多法律法规规定得笼统、不清楚。对此,律师首先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条文,发现其中的矛盾和不一致。若同级规定之间矛盾,比如商务部和发改委对审批问题有不同的规定,在给客户进行法律分析时,要向客户明确指出实践中的做法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就法律法规规定较为原则、模糊或不明之处咨询有权机关,并咨询具体操作程序和细节。在我国,不同部门的官员,甚至是同一部门的官员,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种情况下,律师应当将矛盾的答复呈现给客户,并建议由我们安排客户跟主管部门的主管官员会见,就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此外,在法律备忘录中,律师应特别提示咨询结果的局限性。

 研究并了解相关法律的具体执行及实施情况以及司法实践,提示风险。比如法律要求对商用密码产品进行登记,但实践中限于人力,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够实施法律的规定,因此存在没有登记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要告知客户未登记不符合法定要求,以及没有做登记的法律后果。

 关注法律法规的发展动向及其可能的影响。我国的法律变化比较快,因此律师应当在法律备忘录中对法律法规的发展动向进行介绍。介绍的内容具体包括:是否有新的规则在起草,新的规则有何变化,可能在什么时候颁布等。但为了限制法律风险,必须强调“正在起草中的、法规毕竟尚未颁布,仅仅是动向,因此最终颁布的法规可能与我们介绍的发展动向不完全一致”。

 研究并了解经典案例。在并购、上市、重组等方面,如果有相近的案例,对客户的帮助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些案例中的法律风险,我们还是需要提示客户的。如钢铁产业政策规定,外资在钢铁产业不能控股。客户问是否可以拥有同等股比或可否拥有实际控制权?因为曾有这样的案例。然而根据我们的了解,在该项目中外国投资者有强大的中资背景,因此要告诉客户这种案例不适用于一般的外资进入钢铁产业的情况。

 独立分析判断,不受他人左右/影响。这里说的“他人”,主要是指客户。客户往往有做成项目的冲动。不管是新上任的业务主管,还是其他的高管,为了政绩等因素,可能会对律师以新的项目利诱或以解除委托威协。作为律师,在这些时候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威胁利诱发生的时刻往往是比较有法律风险的时候。因此,律师一定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帮助客户实现商业目的。有的时候,投行、会计师也会把难以决断的问题推给律师,这个时候律师一定要守住底线。

 不提违法和没有法律根据的建议,法律依据不充分,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明确揭示其法律风险。

 (四)、其他一些细节提示

(1)认真记录问题和要求,不清楚的问题,要和相关人士进行求证;

(2)注意相关性,相关事实,触及相关法律问题,适用相关法律,得出相关结论,一定不要写不相关的东西;

 (3)注意身份和角度,是客户的专业顾问,不是简单地说合法或非法,最好能提出合法的解决方案;

 (4)用词专业、规范、文字表达简明、准确(加强英文方面的培训,多读好的备忘录);

 (5)谨慎、勤勉,从格式到内容都要令人满意,切忌错别字、啰唆,注意拼写检查;

 (6)注意格式问题,标明标题、序号、页码、分清段落,保持页面整洁清爽;

 (7)注意抄送者,名称、地址等信息一定要准确。


文章三:如何起草简单合同

 作者:金杜律师事务所赵京川

 起草修改简单合同是初级律师的必备技能,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融入律师更多的思考在里边,是一项偏策划类的工作。起草、修改简单合同的工作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为合伙人/高年级律师准备合同初稿;(2)直接根据客户要求准备简单协议;(3)修改客户日常经营中的简单业务合同;(4)并购等项目中修改交易文件。

 合同与其他文件(如起诉状)相比,最大特点是交易双方找一个折中点,在法律框架下通过条款设计,反应出合同方的权利义务和各种商业因素。

一、起草合同的步骤

 接受任务

 接受起草合同的任务后,律师要首先明确我们的工作内容。尽可能在确认法律关系和合同类型后,了解更多的项目个性化信息。要警惕的是有时客户声称的合同类型与实际法律关系不符。这种情形下,就要详细了解交易背景和个性化信息,锁定法律关系和合同类型、了解双方谈判地位、关键交易的时间点、特殊的义务和保护。

寻找范本

 确定完合同的关键信息,就进入到寻找范本阶段,我们首先要向分配任务的合伙人和律师征询有没有相关文本,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在询问其他律师无果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所里的DM系统查询,并可向知识管理人员求助。找到范本之后,我们下一步工作是进行范本的筛选。在筛选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挑选与项目情况最接近的合同。

 2. 有利于客户一方的合同,比如根据代表买方还是卖方挑选文本中对买方或对卖方比较有利的条款。

 3. 交易方的接受程度,如地方政府一般比较倾向于简单明了的合同,而大跨国企业因为经验丰富,签订合同时往往要求文本逻辑清晰、条款周全。

 4. 格式好的合同,好的格式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5. 参考多个文本,集中合同之长可以使合同条款更加完备。 

整理思路 

有了参考合同之后,下一步我们就要整理思路,决定如何使用现有资料。首先,要从范本中确定可参考使用的通用条款,根据交易情况决定是否将有关通用条款放入合同中。其次,根据合同所涉交易的运作过程和交易特点不同,改造或创造个性条款。进行此项工作时,要从法律层面、交易层面、风险防范控制、保护客户利益等角度进行全面衡量。如法律层面要考虑有关强制性规定、必备的条款和内容及项目可能的审批要求;交易层面要考虑交易的可操作性和程序的完整性,平时我们多了解一下商业交易运作过程,对我们起草合同大有裨益;风险防范层面来讲,要预见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约定风险防范和违约机制;最后,考虑这些问题时我们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替客户着想,要关注条款是否对等。

 起草原则

 合同起草阶段是一个融会贯通的环节,要从语言、格式、语言表述、用词等方面进行推敲和整理,做到用词前后一致,行文前后衔接、表述一致。同时对通用条款的加工和格式的规范统一。起草合同就好比一个做菜的过程,点菜、配料、炒菜和上菜过程,每一步都要精心准备。

 二、合同必备条款和常见条款

 在起草合同时,了解合同的必备和常见条款比较重要。下面是交易合同通常包括的条款(★为必备条款):

 封面页

合同加一个封面页看起来比较正式,比较厚的合同我们建议加上封面页。比较简短的合同则不需要

 1) 交易方及基本信息★

 此条款有时会加入一个“各方有权签署协议”的分条款。

 2) 鉴于条款(项目背景、双方协议基础)★

 此条款可以看出双方签订合同时的一个对价,即双方合作的基础。如保密协议中往往写明一方拥有有价值的技术并采取了保密措施,另一方有义务对此进行保密。这些声明也是双方发生矛盾后法官据以判案的依据。

 3) 定义

比较大的复杂合同会有一章节对经常出现的术语和交易行为进行专门定义,比较简单的合同则对第一次出现的常用词语进行定义和使用缩略词就可以了。 

4) 双方的权利义务★

 本部分视不同的合同类型、不同的交易情况使用不同的条款。

 5) 陈述及保证

 股权转让合同经常出现的对公司现有状态的一种保证。

 6) 不可抗力★

 通常有标准条款,但有时双方也会对条款内容有不同立场和主张,如外方通常希望把“法律变更”作为不可抗力的情形之一,中方往往就不愿意加入此条款。

 7) 保密条款★

 合同生效和期限

生效条件有的是法律规定的必须达到什么条件才生效,有的则是双方约定的生效条件。

 8) 违约责任★

 应当注意的是赔偿限额。

 终止

往往根据双方谈判地位不同,终止条件会有偏向性,如可以单方面终止,但通常终止条件是对等的。

 9) 法律适用/争议解决★

 必要条款,往往要对适用仲裁和法院向客户提出建议。要从便于执行、便于采取保全等方面综合考虑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方式。

 10) 其它条款★

 11) 签字页

 12) 附件

 其它条款通常包括:

 (1)语言

 通常跨国公司倾向于准备中英文合同并规定具有同等效力。有的合同方因为不具备审查英文合同的能力,则只接受中文。

 (2)完整协议

 规定所有的附件是一个整体,并取代之前的书面或口头、明示或默示达成的所有协议、谅解、磋商或讨论的内容。

 (3)通知

 合同通常会规定一些时间点,通知条款通常规定在多少天以内某些事项已视为送达。

 (4)转让

 通常规定未经另一方同意,合同不可随意转让。

 (5)可分割性

 通常规定协议全部或者部分无法执行的话,本协议其他剩余条款将视为可分割内容并将继续有效。

 (6)无弃权

 合同通常规定合同各方延缓、延迟、宽限、疏忽或暂缓履行合同条款和规定,不构成对合同另一方违约或持续违约责任的减损、限制、最小化、豁免、免除,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放弃。

 (7)无代理关系

 通常约定合同无意结成或创设任何代理、合伙、合营、雇用与被雇用或特许权授予与被授予关系。

 (8)修订

 规定修订合同的特殊要求,如要求书面形式,或需要政府审批。

 三、举例讨论

 代表客户(跨国公司)起草与地方政府签署的投资意向书,以新西兰一奶业公司投资奶牛场为例。

 问题:

(1)为什么要签署投资意向书?

 通常为了取得投资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及政策优惠。协调当地与相对方的关系。

 (2)合同通用条款和创设条款

 a) 合同效力和争议解决

 因为意向书通常不具约束力,但我们可以在合同中规定其约束力和相应的争议解决条款,如采用仲裁解决争议。

 b) 土地租用问题是比较重要的问题,要取得政府的支持和优惠,并规定与土地使用相对方(农民)发生矛盾时政府的协调义务。

 c) 各种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

 d) 投资规模和投资时间点。

 e) 环境保护问题,如粪肥入田问题。

 (3)考虑到和当地政府/村民打交道,不是成熟的合同方,合同语言应尽量简单明了。

 (4)其他应考虑事宜。

 四、审阅修改合同要点

 审阅修改合同思维步骤与起草合同基本相同,但怎么改?改多少?是我们着重要考虑的问题,修改时要同时兼顾客户的要求,文件起草者的影响和交易方接受程度。在修改时有以下技巧:(1)使用我们的范本,将客户特殊条款装入;(2)直接在客户文本上修改,用修订标出;(3)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时用“[金杜:]”显示。

 在探讨改什么这一主题前我们要首先明确一下审查原则。我们在修改时,要明确合同:(1)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2)交易程序是否完整;(3)是否与其它相关文件(如主协议、章程)相一致;(4)对等原则;以及(5)合同本身是否前后一致。在审查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条款: 

我方权利条款

对方义务和保证条款

明确时间要求,如付款、提交工作成果等

违约责任、赔偿限额

终止

争议解决

在修改合同是要切忌“打补丁”,即不加任何改变或处理将范本里的某个条款加入某个协议,或将几个范本生硬的拼在一起,用词和语言风格及前后没有照应和统一,个别条款显得非常生硬和刺眼,形成合同的一块“补丁”,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也希望初级律师能在进行执行和策划过程中,多多思考,多征求各方和其他律师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个人能力。


文章四:法律写作这门艺术

 作者:金杜律师事务所赵曰耀

 法律写作是有章法可循、熟能生巧的过程。法律写作不同于一般写作,组织架构上对逻辑要求更为严谨、遣词造句上更为考究,堪称是一门艺术。好的法律写作需要具备三个要素:首先,应该有清晰,准确的逻辑。第二,文字应该明确,容易理解,不产生歧义。第三,文章的组织结构应该合理,整篇文章的框架应该清晰,主次分明,段落和段落之间应该有联系,不让人觉得突兀。以上三个要素对律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律师需要在语言运用的方方面面都做到家,需要在逻辑安排,文字表达和组织结构上有很高的技巧。比如:整篇文章在开始分析时应有总括性的文字,变换分析角度时应该使用承上启下的语言,结束分析时应做适当的总结,这样文章才能行云流水,读者才能迅速的领会作者的意思。

 行文表述并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在写作前,还应该首先明确写作的目的,确定文章的读者,清晰的认识到读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后再动笔。例如,写作备忘录和起草合同性的文件可能在语言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写作备忘录时,如果读者是对法律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的人群,比如客户公司的管理层或股东,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在文章中使用太多的法律专业词汇,而应尽可能使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和词汇,用尽量简单,准确的方式把我们的意见表达给读者。英文法律写作中有“Plain English”的说法,我们在写作给客户的备忘录时,也应充分注意文章的可读性,做到通俗易懂。而起草意向书时,语言风格就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应该尽量使用精确的法律专业词汇,将要表达的意思通过法律术语固定下来。而不能使用普通的日常生活用语。所以在写作前,大家必须首先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读者,然后动笔。

 具体谈意向书及备忘录的写作技巧,两者有很多共通之处。在英文中,意向书称为LOI(Letter of Intent)或叫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指交易过程中双方初步接触后达成的基本意向。意向书通常分两类:一种是信函体,一种是协议体。前者感觉亲切,不仅陈述双方共识也娓娓道来一方希望达成的意愿;后者则显官方,日期、当事方、实质性条款、惯用条款、执行条款等一一列清。关于实质性条款,涉及排他性、有效性等问题,举例来说,客户看准了一个相对方,但相对方却同时在与另外一方洽谈,如果没有约束机制作用的话,客户极有可能失去合作且付出机会成本,反之能保护自己的利益、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再比如,客户看准一个收购项目,出价200万觉得尚为合理,但尽职调查后发现该项目公司有很多债务或很多其他未披露事项,200万的价码亏了遂决定重新谈判,但如果当时锁定了200万,重新谈判的愿望必定落空,这又涉及交易结构设计的有效性问题。

 我们再来谈备忘录的写作技巧,确实跟意向书的步骤与要求类似,但具备一些特点,这里主要讲两点:备忘录的法律分析基于对立法意图的充分消化,尤其当某一领域存在法律空白,就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比如近几年公司年度审计报告被披露漏洞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公司股票大跌,给股东和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但谁应为审计员的疏忽或渎职买单?如果审计员的疏忽尚在可容忍范围内,由此造成的损失又该如何弥补?备忘录中的免责声明针对此,注明“除非有重大失职或故意为之,否则只要求审计员对此支付不超过其审计服务费总额的百分之五。”这样的条款是否符合中国法律规定?是否符合中国《合同法》中“责任限制”与“预定违约金”的相关规定?“责任限制”规定在审计背景下如何适用,又有哪些限制?诸如此类问题,都需结合当初的立法意图细细揣摩。最后再谈下备忘录的语言问题,一些律师为显示语言才能,不断用变换的表述表达同一概念,这是备忘录写作的一个忌讳,需知法律语言很精确且很多说法有既定表达与固定内涵,前后表达不一致极易给客户带来混淆和不必要的困扰。

 建议法律写作遵循“四步法”:分析、组织、初稿、润色。

 在分析阶段,大家可以参考美国法学院教的IRAC(Issue Rule Application Conclusion)写作方式。所谓分析,即做初步调研、消化原始资料,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后再落实到具体问题的法律适用性上。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切忌机械地转述法条,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且无法体现律师价值的做法。客户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他们期望看到的是外部律师如何适用法律来精妙分析问题、从而给出务实高效的解决方案。有时,客户提出的问题是似是而非的,或者非常基础的,律师的分析切忌“停留”在问题表面,而是要结合客户背景和经验值来设身处地思考客户提问背后的动因是什么。有的客户问了一个表面的问题、背后深的一层没言说,可能是在“试水”律师对行业了解的深浅。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转换视角,对方当事人掌握的事实证据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怎样能不被对方驳倒?对方从同一事实分析得出的结论如果同你的结论完全对立,又该如何自圆其说?这些充足的分析准备,正是法律文书的精华所在。

 组织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决定文章是否清晰,作者的意思能否清晰传达到读者的关键。客户是否心悦诚服、是否受益于你的专业法律意见?你的意思客户是否能够领会?特别当客户对某一领域并不太熟悉时,你在帮他迅速了解的过程中应该清晰论证分析你的看法与建议,此时,文章的组织架构就至关重要。文章是否存在逻辑上的漏洞、对问题的分析是否鞭辟入里?比如论证A到D的过程,是否严丝合缝、无懈可击?有些律师不经意间犯的架构错误是,一路论证到结论处忽然“by the way”引出了个新问题,也许出发点是考虑全面供客户参考,但却模糊了重点,分散了客户的注意力,让客户无所适从。在写作中,尤其要注意使用承上启下的语言,把不同的段落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支离破碎,互不相关的几个部分。文章的结论部分一定是关键问题的核心阐释、应该遵循严格的论证程序。在结论性文字的结构安排上,大家可以注重一些技巧,比如:尝试把结论性的文字放在段落的起始位置,甚至直接做成段落的小标题。这样可以让读者迅速的看到你的结论,然后再继续看下文的分析过程。这种安排有利于明晰文章的组织结构,也让读者能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

 完成初步分析与组织好架构后,就要动笔写初稿了,在写作前,需要首先确定行文基调。行文基调贯穿于整个写作,无形中会影响人们接受信息的感受,律师尤其要注意。比如客户之前一个项目搞砸了,派一个新介入的团队成员跟你接洽写备忘录,这份备忘录之后会在客户所在公司的其他部门,甚至在其管理层、股东、投资者之间传阅,如果你写的这份备忘录在基调上没把握好,上述传阅人会觉得问题或许跟与你接洽的这人摆脱不了关联,该人极有可能被炒鱿鱼了。所以拿不准基调如何界定时,一定先跟主管律师或主管合伙人商量。

 初稿写作的过程是思路逐渐清晰的过程。在写作中,有的律师容易走向一个极端,花在准备工作上的时间太多,迟迟不动笔,待万事俱备后力求一步到位。殊不知,这正是写作的一个误区,大作家往往都是一稿几经推敲修改,何况复杂精细的法律写作。对于初级律师来说,你的初稿要经资深律师审核修改,之后到合伙人手里,一个流程下来至少要改5、6遍,也许从初稿到最终产品,你原先的陈述早已面目全非、你甚至看不到自己在其中的贡献,但这正是初级律师在法律写作上的必经之路,所以作为基础调研的报告初稿,一定在规定时限内尽量优质地完成,不要奢望初稿完美、一蹴而就。

 润色阶段,是大脑不断思考如何推敲完善的过程。这里强调一点,不要囤于自身的观点,哪怕绝对正确,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自我挑战,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以前在纽约公司收获的一个感悟:Thinking out of the box!(跳出“盒子”思考问题),亦即抛开既定思维与习惯,重新看待问题,往往豁然开朗、思路灵感不期而至。这种“走出盒子”的思考方法,我想不仅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


阅读 1376
3
律大大平台声明
律大大头条栏目对所有原创、转自、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本栏目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所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联系并提醒小编删除。

律师用律大大,找律师上律大大,企业法律服务更用律大大

律大大欢迎律师原创投稿:lvdd@lvdd.cn,阅读量超5k+的文章将获(阅读量/10)元的稿酬!

评论